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臺灣文化志》是其一生的事業,更是聳立在臺灣研究史上不朽的「金字塔」。
伊能嘉矩是臺灣研究領域的先行者,是日治時期在臺日本研究者中「用力最勤,成就最大的第一人」。他隨著日本帝國的擴張來到臺灣,開始了在臺灣的調查研究,並成為當時的「臺灣通」,其影響力至今不墜,被譽為偉大的臺灣學開拓者。
《臺灣文化志》是伊能嘉矩的代表作,更是其三十多年研究及寫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論述時序涵蓋荷蘭時期、鄭氏王朝、清領時期與日治初期,為一全方面之文化百科全書。其歷史寫作受到人類學知識背景與方法的影響,而且有意識地將臺灣放在世界史的格局下來考察,在本書完成了多重空間尺度、多元族群競爭互動、自然與人文地理、乃至集團與個人、制度、習俗與風氣等具有整體性的臺灣歷史民族誌的知識建構。
《臺灣文化志》日文原書出版於一九二八年,雖然《臺灣文化志》在戰後臺灣受到學者高度重視,曾被視為與連橫的《臺灣通史》齊名之作,但相較於《臺灣通史》,伊能嘉矩透過實地踏查,保存精準時代記錄的《臺灣文化志》在很長一段時間僅於學術圈內流通。一九九○年代之後《臺灣文化志》完成全書中譯,讓一般讀者也能從伊能嘉矩龐大的調查與研究成果獲取臺灣文史知識。
全新審訂版仍分三卷出版,上卷置重點於荷蘭及鄭氏王朝時期的臺灣歷史,以及清朝對於臺灣的政治與軍事治理;中卷則以清朝治下臺灣的教育、社會政策、民俗信仰、經濟治理與交通為論述之中心;下卷之重點則為清朝治下臺灣的對外關係、拓墾與理蕃政策,以及臺灣割讓與日本領臺。
全新審訂版不僅重新校訂全書內容,加入兩篇專文導讀,修訂先前譯本若干具有時代限制之文字,更旨在還原伊能嘉矩的用語與史觀,以求忠實呈現《臺灣文化志》的完整面貌。將未經曲解的伊能嘉矩提交在讀者面前,是在後殖民的臺灣重新認識、重新理解伊能嘉矩的必要條件,也是重新面對、重新建構這座島嶼的身世與歷史的必經道路。
「我們要前進!」前進在臺灣研究領域的這片山林裡。這裡有日照、有樹影,有溪流、也有原野。伊能嘉矩的《臺灣文化志》橫亙在此地,提醒著後來的研究者與踏查者,要不斷迎向它、進入它,超越它。
重要事件
2017年為伊能嘉矩一百五十歲冥誕,2018年為《臺灣文化志》出版九十週年。
本書特色
一、二○一七年伊能嘉矩一百五十歲冥誕,二○一八年《臺灣文化志》出版九十週年特別紀念版。
二、上卷收入國史館館長吳密察、本書審訂者陳偉智長篇專文導讀。
三、全新裝幀、全新設計,以海洋、原野與山脈三項臺灣自然景色的元素,象徵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三冊的「金字塔」巨構。
■名家推薦──
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成果在過去基本上只是學術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材料,因此伊能的著作大概只是復刻再版後在學術界的小範圍內流通。但是,進入一九九○年代以後,伊能嘉矩的著作就以中譯的形式在臺灣出版了。這說明了廣大的臺灣社會,也想要從伊能嘉矩龐大的調查成果獲取臺灣文史知識。──吳密察 國史館館長
《臺灣文化志》這部臺灣研究的經典著作,其重要性除了提供整體性的臺灣歷史文化發展的解釋外,更在於影響了近百年來臺灣研究的知識生產框架。……今日閱讀伊能嘉矩的意義在於從批判性地閱讀中超越其觀點,並藉此瞭解構成我們今日歷史文化意識的軌跡,進而建構屬於這個時代的、屬於我們自己的,對於臺灣的歷史文化知識。──陳偉智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本書審訂者
■伊能嘉矩及《臺灣文化志》所獲讚譽如下──
《臺灣文化志》在某個意義上是一部文化的百科全書,亦是Almanac(年鑑),更是Archives(檔案)。換言之:稱其為現代化的《臺灣文獻通考》,想亦無不當。──福田德三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經濟學及經濟史學者
在臺灣的人文科學研究史上,不能不提伊能氏之名字。──金關丈夫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教授、體質人類學者
臺灣史及高砂族研究的偉大先驅者。──馬淵東一 日本都立大學教授、臺灣原住民研究學者
(伊能嘉矩)縱貫三十年之臺灣研究總成果,以及畢生之學術業績總成果。實際上是呈現於三卷的《臺灣文化志》。──楊雲萍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臺灣史學者
伊能嘉矩實是偉大的「臺灣學」開拓者。──曹永和 臺灣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凡是要瞭解臺灣、要研究臺灣的近代史、臺灣文化,以及臺灣各族群的人,莫不預先翻閱伊能嘉矩學術上的成果。他為臺灣研究所展現的先驅精神與風範,仍然留存於臺灣,雖然歷經一百年,仍然存活於臺灣及日本的臺灣文化研究者心內。──楊南郡 作家、翻譯家,譯有伊能嘉矩著作多種
作者介紹
伊能嘉矩
出生於日本本州東北,今日的岩手縣遠野市。早年就讀岩手縣師範學校,因被認為鼓動學潮而遭退學,而後師事東京帝國大學坪井正五郎教授,加入東京人類學會。
一八九五年底,隨日本政府來到殖民地臺灣,在臺期間,歷任總督府雇員、山地事務調查員、囑託等職,並展開其研究。早期以臺灣北部平埔族原住民為研究對象,一八九七年五月起開始一百九十二天的全島大調查,其後又多次進行局部的調查旅行,在此期間跋山涉水,歷經種種艱難危險,獲得豐富詳實的田野資料,使其成為當時在臺日本人的「蕃通」與「臺灣通」,建立起在臺灣研究領域的知識權威。
一九○六年,辭去在臺職務返回故鄉之後,仍持續致力於臺灣及故鄉遠野的鄉土研究,埋首寫作《臺灣文化志》。一九二五年,由於早年在臺踏查感染的瘧疾復發,於五十九歲去世。《臺灣文化志》於一九二八年,在其故舊及門生奔走下出版問世。依據其學生板澤武雄記述,伊能生前出門旅行時曾云,若家中遭遇著祝融之災,其他財物皆可不管,唯一擔心的只有《臺灣文化志》的五十四冊原稿,可見其對於此部著作的重視。
伊能著作眾多,與臺灣相關著作計有《臺灣在世界中的位置》、《臺灣蕃人事情》、《臺灣年表》、《臺灣蕃政志》、《領臺十年史》、《領臺始末》、《臺灣文化志》等十餘種,其中尤以《臺灣文化志》為代表作,是研究清帝國統治之下臺灣史的頂峰之作。
審訂者簡介
陳偉智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曾任宜蘭縣文獻委員會委員、紐約大學、宜蘭大學、東吳大學、佛光大學兼任講師。專攻臺灣近代史、歷史與社會理論、歷史人類學以及人類學史。著有《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及共編著《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異鄉又見故園花──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研究》。
目錄
導讀╱《臺灣文化志》的形成史與接受史 陳偉智
館長序
審定版例言
臺灣文化志序(原序)╱福田德三
小序╱柳田國男
伊能先生小傳╱板澤武雄
凡例╱小長谷達吉
第一篇 清朝以前中國人所知之臺灣
第二篇 領臺原始
第一章 鄭氏在臺灣與清朝之勦蕩
第二章 靖臺之紀功及報賽
第三章 臺灣之領有
第三篇 文治武備沿革
第一章 文治之規制
第二章 武備之規制
第三章 臺灣之特制及其內容
第四章 城垣之沿革
第五章 地方自治行政
第六章 保甲及團練
第七章 清朝之靖臺政略
第四篇 治匪政策
第一章 治匪梗概
第二章 匪亂各志
第三章 義民之鼓勵
第四章 匪亂之間接動機
第五章 軍器等之禁制
第六章 分類械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3425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824頁 / 17 x 22 x 4.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及其當代意義
文╱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伊能嘉矩來到臺灣之後,隨即於臺北附近進行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並將他的調查結果,幾乎是以每個月一回的頻率以「臺灣通信」的題目發表於《東京人類學會雜誌》。
這個「臺灣通信」專欄,目前可以確認的有二十八回,連載時間從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到一八九九年一月,長達三年又兩個月。「臺灣通信」的內容絕大部分是伊能嘉矩在臺北近郊及臺灣東北角基隆、宜蘭一帶的田野調查所得。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匯報了田代安定這類人類學同好的調查所得。
此時伊能嘉矩的田野調查特別集中於非漢人的「熟番」。「熟番」是清帝國管治之下的臺灣原住民,相對於「熟番」,清帝國將非管治區內的臺灣原住民稱為「生番」。
因此,「熟番」、「生番」未必是民族的區分,而是清帝國的「身分」區分。
一般來說,「熟番」居住於平原地區,也成為漢民族移入後首先邂逅的原住民,因此受到漢民族的壓迫、固有文化的流失也相對嚴重,到了十九世紀末已經大幅度地流失了他們的土地,也流失了包括語言、習俗等傳統文化。十九世紀八○年代來到臺灣的西洋傳教士,便經常感嘆這些Formosan(傳教士的紀錄裡這樣稱呼這些人;相對地,以Chinese稱呼漢人)的悲慘境遇。也就是說,伊能嘉矩在這些臺灣平原地區的原住民族之黃昏年代,來到了臺灣並為他們做出了珍貴的調查紀錄。
伊能嘉矩雖然有志於人類學調查,但他在臺的正式身分是總督府雇員,因此不可能長時間地赴田野做實地調查。目前可以確認的,伊能嘉矩有五次時間比較集中而長期的田野調查,大多是帶著總督府的任務而進行的。這五次田調查分別是:
(1)一八九六年七月至一八九七年四月間,斷續地在臺灣北部進行平埔調查。
(2)一八九六年十月起在宜蘭進行調查,總共二十四日。
(3)一八九七年五月至十一月,進行臺灣全島的原住民調查,總共一百九十二日。
(4)一九○○年七月至九月,在臺灣南部做原住民調查。
(5)一九○○年十二月至一九○一年一月,在澎湖島進行調查。
(1)、(2)的調查成果,伊能嘉矩將它們刊載於《東京人類學雜誌》,也就是前述的「臺灣通信」的大部分。(3)伊能嘉矩留下來了名為《巡臺日乘》的日記。
...OK媽說: 最近這段時間娃都呆在家裡,畫畫幾乎成為了必須項目。雖然我們常說,孩子的畫畫不要刻意去教,就讓他畫就好了。但是千萬也別走向另一個誤區,不教也並不意味著不引導。到底爸媽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指引是合適的呢? 我的朋友小雨媽媽在這件事上太有心得,用她自己的話說,她踩了親子繪畫中最大的坑,不過還好,最後出來了!文/小雨媽媽小雨上幼兒園後,經常會在園門口收到各種培訓機構的宣傳單,因為我從沒給她報過班,於是她便對興趣班很嚮往。我問她,下棋想不想學、畫畫想不想學、武術想不想學,她全都說要。出於省錢不想報班的目的,我決定自己在家教!從幾種興趣中選了一種自己能上手的種類,是畫畫沒錯了。畢竟小學裡學過,重新拿起畫筆多琢磨琢磨,應該可行。一開始我的畫風是這樣的👇,評論回覆說,我少打了一個0。 ... 後來我的畫風是這樣的👇,評論回覆說,可以考慮轉行了。 ... 凡此種種,被誇得多了,我那隱形的翅膀把我帶上了天! 於是每天午休,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在打呼嚕,我在畫畫;每天下班,其他人在打王者榮耀喘口氣,我在畫畫;每次陪她上舞蹈班,其他家長在低頭刷手機扎堆吹牛皮,我在畫畫。我用各種擠牙膏出來的碎片時間,變成了孩子眼中畫畫很厲害的媽媽,也滿足了童年想學畫卻不得的渴望。 回家臨睡前,我還會繼續畫,小雨就會搶著去填色,不知不覺的就變成我畫線稿她填色,媽媽變成了一臺沒有感情的人肉線稿出圖機。比起現成的簡筆畫線稿書,她更喜歡媽媽給她畫的彩虹護衛隊,豬豬俠,熊出沒……她也學著我的樣子,在旁邊用鉛筆馬克筆勾線筆臨摹、塗色。 ... ▲三個月累積的畫稿就有五六本,還不算一大堆排線起草練習的草稿 那陣子,我基本上就是沉浸在這種自得意滿的狀態的:發自己的畫,嘩啦啦一堆贊,發孩子的畫(我畫底稿她填色)又是嘩啦啦一堆贊。我就這樣塑造了一個愛畫畫,有天賦,有靈性的5歲小女孩出來。 ...... 直到一條朋友的評論點醒了我,你這樣教她,是不是在扼殺她的想像力。 然後這個朋友就私下和我說,很小的時候就學過畫畫,老師教排線,教陰影,成天成天的畫石膏,長時間的臨摹也讓她完全失去了創造力,現在幾乎就等於不會畫畫了,水平就是小學生簡筆畫的水平。嚇得我趕緊去查找資料——怎麼引導孩子畫畫才能不扼殺想像力?看到知乎下的某個不明覺厲的高贊,內心緩緩打出3個問號??? ...普遍認知都是,兒童的想像力比成年人旺盛,連畢卡索都說」我一生所做的事,就是在向孩子學畫畫「。那想像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嗎?想像力這個東西,它難道是類似膠原蛋白一樣的物質?從學術界的調研來看,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會,想像力反而會隨著思維水平的提高,得到發展和延伸。 1. 人在18歲-25歲期間左腦開始發育,人們變得更習慣用左腦,想像力積極性會下降。 2. 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思維慣性越來越嚴重,以及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的限制,對心靈造成限制,從而導致失去想像力積極性,其實想像力能力並沒有下降,只是積極性下降,意識也下降,遇到問題不會有意識的去從0想像力的角度看,思維慣性很難克服的。 3. 缺乏自信也是原因,如果你在一個讓你缺乏自信的場合或者你是個缺乏自信的人,精神面貌不好以及憂心忡忡,會嚴重導致想像力下降。 劃重點,想像力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下降的是想像力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所以在親子繪畫的引導和陪伴上,我們需要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可能就一目了然了。 這段時間,我聽到最多的就是:媽媽我不會畫這個啊,我畫不好啊,我畫的不像媽媽畫的像。當一個原本對畫畫充滿熱情的孩子,對你反覆說這些話時,你的警鐘就要敲響了。...▲小雨評論媽媽的話,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像真的一樣」臨摹冷門畫家的畫稿,帶來的飛躍式進步和排山倒海的好評,讓我一度迷失在了虛榮的怪圈裡。甚至於小雨提到一個主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打開百度,耳濡目染之下,她對畫畫好與壞的評價變成了單一的維度——像就是畫得好,不像就是不好。而簡筆畫、機械的臨摹、對著原稿填色,這些專家總結出來的大坑,我默默的帶著她都踩遍了。 ... ▲這段時間唯一收穫的,就是一大堆和原作相似度極高的填色簡筆畫,沒有一幅畫屬於她的原創。而且在小雨的強烈要求下,就連顏色都要和原畫一樣 幸虧生活突如其來的暫停,讓我被迫學會了放慢人生的步調,以前覺得時間每一分鐘都很寶貴,必須用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手段塞滿,到現在能閒看花開,靜待花落。 從絞盡腦汁的自己教到放手不去教,我的「佛性」又重新附體。每天的親子繪畫時光,我只是從旁做一個支持者,引導者,傾聽者的角色,我再也不給自己準備畫筆和紙,就在邊上默默的喝「媽媽的下午茶」。 慢慢的,小雨從以前的怯懦,自卑,不敢嘗試,到現在每天沒有老媽陪著也要塗塗畫畫,能安安靜靜的在桌前呆上1個小時以上。 ... 以前是要和媽媽一起畫,現在畫畫成了她百無聊賴時,最佳的消遣方式。 ... 以前畫畫的主題都是媽媽定好的,現在她會通過畫圖來表達自己,每張畫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 ... 以前要照著原圖一模一樣的上色,現在自己琢磨出了喜歡的色彩搭配。 ... 透過畫畫的行為,更了解了她的內心。一直在畫邀請卡,想邀請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家裡參加派對。我原本以為她不愛交朋友,其實只是膽小不懂得開口。 更多的時候,這個階段你要做的引導不是有關畫畫本身,而是讓孩子把畫的是什麼分享給你。日本兒童美術教育家鳥居昭美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聽的。 ... 就比如這幅看似凌亂潦草的塗鴉,不妨聽一聽她自己是怎麼解釋的! 「你這畫的是什麼啊?」 「媽媽,這是新冠肺炎病毒啊,外面很多人得了肺炎,害的大家都不能出門,我們快點打敗它們!!」 所以,仔細看看,是不是和新聞里展示的病毒圖片很相似呢。 她樂此不疲得只是通過畫畫這個行為來表達她內心的故事,每個線條,每個形狀都可以解說出一集動畫片的長度。 ... 總結了從踩坑到調整過來的的這一路,除了傾聽和鼓勵,親子繪畫我覺得也要做好以下幾點,也希望老母親們不再走我的彎路: 1. 放低期待,對孩子的能力要有合理評估 小雨經常會說:」媽媽,星星怎麼畫?「我會帶她去外面看看星星,也會打開紀錄片,繪本讓她觀察。但是後來我發現,並不是小雨不知道星星是什麼樣子,而是手部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育到支持她畫這麼複雜的形狀。我一開始是幫她畫好讓她填色,後來又覺得不對,就拿著她的小手幫她畫出來。 我想的是,一次兩次,反覆練習,她會熟能生巧,但是好幾個月過去了,小雨又想畫星星了,她拿著筆,眼巴巴的望著我,」媽媽你幫我畫吧,我畫得不像。「 提問,引導,觀察,手把手,該做的都做了,就像拳頭打在了棉花上,一點聲響都沒有。 我發現最後的問題就出在,我一次又一次的越俎代庖,讓她變得非常沒有自信,也習慣了什麼事情都要依賴他人。 所以她再尋求幫助的時候,我終於摁住了自己的爪子,」星星呢,就是掛在天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可以是圓圓的,可以是一個小點,你想怎麼畫都可以的,媽媽以前告訴你是五角星,但是對你來說有點難,你先試著自己畫畫看。「 雖然她當下還是沒有畫出星星,但是過了幾天,她自己默默的畫了一副畫,有她最喜歡卻一直不肯自己畫的星星和愛心。可能有時候我的過分注視和期盼,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 尊重孩子的表達,退一步放低對孩子的期待,都比直接代替孩子達成目標來得強很多。2. 陪伴孩子畫畫,要發揮好偶像的力量所有的孩子都是大人的鏡子,正因為我每天都在家伏案畫畫,小雨也跟著我有模有樣擺弄起畫筆。然後養成了每天不畫畫就不舒服的好習慣。如果有媽媽也和我一樣,自小就很喜歡畫畫,但是因為升學的壓力被耽擱了,那現在重新拾起這個興趣愛好一點也不好,不是有句雞湯叫」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嗎?成人自學畫畫,千萬不要被套路,什麼0基礎油畫,慎入!一切需要收費打卡的社群,慎入!網際網路上太多優質的資源,利用好,勤練習就可以。指路B站的神仙up主小熊紳士,有一個零基礎的系列視頻,邊看邊畫,很快你會發現自己的手竟然能這麼聽你的使喚。 ... 在朋友圈曬畫的不少,和我一樣日進千里的人也很多,畫畫就是一件成年人特別能獲得成就感的事,它永遠不會辜負勤奮又肯學習的人。 3. 多去接觸外部的事物,汲取主題和靈感 大自然往往是激發靈感最佳的場所。 前幾天我帶著小雨去拍小草地,她讓我給每顆雜花野草都拍了一寸免冠大頭照,而且每張照都還能給出充分的理由,比如這顆葉子像愛心,這顆草像綻放的煙花,這顆是繁星點點的小星星……她回家水也沒喝一口,就湊到桌子前,默默的畫了兩幅畫,一副是星星點點的野草,一副是夢想中的西湖。 ... 孩子的內心世界已經足夠豐富了,但是形象資源的匱乏也會阻礙他們的表達。 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多帶他們去熟悉和接觸外部世界,特殊原因被困在家裡時,電視電影動畫書籍都是增廣閱歷的好幫手。 4.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進度,盈滿則虧 小雨從中班開始拿回家的美術作品,已經比小班進步太多了。稍微了解一下幼兒園的美育大綱,參與一兩次學校的公開課,其實你不難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朋友對美的感受,認知,對色彩,空間和線條的把握也越來越強。幼兒園該做的該教的,一點都沒有落下。 ......... 我給她暑假報了託管班,雖然不是美術興趣班,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做手工做實驗和畫畫。基本的套路也就是各種材質的拼貼,各種顏料的感受,各種工具包括手指吸管毛筆的運用。回來之後再她畫,她直接說要畫吐了。 ......▲雖然幼兒園和興趣班運用的素材更豐富,但第一次新鮮,第二次熟練,三次四次小朋友就煩躁了。在家裡儘量以隨性適度為宗旨,任其發揮為原則。 餵飯也講求七分飽,孩子畢竟是孩子,再喜歡的東西也不能塞太多。生活需要留白,呼吸需要空間。 小雨的興趣面很廣,小到細菌的分子結構大到銀河系以外的天體,但是畫畫,是唯一她從2歲堅持現在還不放棄的愛好。如果說老母親沒有一點功利心,想深度挖掘將興趣變成特長,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更認同小婦人當中的一句話,主人公喬最小的妹妹貝絲自幼體弱多病,也知道每多活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賜,這樣的小女孩,不可能活得陽光,開朗,恣意。她喜歡鋼琴,卻抗拒在人前顯擺,她說那不過是一種抵禦黑暗的方式。 ... ▲一家四姐妹都有自己的特長,三姐熱愛畫畫,夢想揚名巴黎,問到貝絲的音樂夢想,她說只為了自己。我希望孩子呢,有眾多的愛好,並且都能堅持下去,精進下去,那麼至少,錢沒扔水裡她的內心是充盈而豐沛的;那麼至少,以後的人生她踽踽獨行時,知道如何抵禦孤單和寂寞。 OK媽說: 關於幼兒繪畫方面的文章,我過去也寫過很多,可以參考這篇一起來看👉《美術興趣班老師「怒揭」行業套路,繪畫啟蒙這一點要牢記!》。我曾經採訪很多著名的繪本畫家,和他們聊起怎麼帶領家裡一個愛畫畫的娃,答案無一例外。讓他通過繪畫表達,一定要認真聆聽他想表達什麼,技巧年長了可以學,學起來也不難,但他的想像和表達是稀缺也是唯一的。 我不是一個會畫畫的媽,但我堅信我只要做那個最支持他的媽媽,給他提供充分的創作環境、準備好工具,讓他接觸不同的材料,更多地去了解他畫畫背後的想法,跟著他去玩,不斷不斷地給予認可和讚美就OK! 我也從來沒擔心OK會不會所謂的技法,就像之前有一陣,他突然迷上了畫單個事物,比如畫一個長頸鹿、畫一架飛機,他可以反反覆復畫上十幾天,每天畫很多張,沒人刻意地教他,他就在那自己琢磨,任何事情重複的次數到一定程度了,想要不好都很難,所以畫得「像」或者「好」這件事本身並不難做到,但他對畫畫的熱愛和激情卻是格外珍貴的! 相關閱讀 【陪伴智囊】《厲害!4歲不到的兒子,練就出獨處5小時的能耐!》 【早期發展】《視動整合能力弱?85%的學習障礙或源自它!幼兒園階段是關鍵期!》 因為經常推送時間比較晚,很多媽媽說早上一起床就被各種公號的推送給淹沒了,經常找不到我的文章。真的不想和大家走散,請把我的公號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jEOEyR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7190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雅能修飾臉型的瀏海髮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台灣大道附近剪髮推薦烏日不顯老的髮型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石岡頭髮燙捲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新社逗號瀏海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石岡羊毛捲髮推薦髮廊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太平洋SOGO附近專業染髮燙髮 龍井不經意微捲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染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石岡耳下三公分修剪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新光三越附近LOB髮型修改推薦髮廊推薦染髮店 台中南屯染髮推薦台灣大道附近油頭造型推薦髮廊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西區漸層漂染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Dcard燙髮推薦